明珠国学文化之窗 l 愈自律,愈自由。
发布时间:2019-8-13 16:52:04】 点击:
文字 |『誰最中國』 圖片 |『來自網絡』 如今,沉浸在消费概念横飞的大环境下,难以保持清醒。 鼓吹消费的陷阱随处可见,大到女神节、七夕节等各大节日的消费狂欢,小到时刻响起的耳边风“你值得更好的”、“生活不是租来的”......这些,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潮的生活态度,赢得自我安慰,但同时,也让不少人在追求更好与最好中掉进欲望的陷阱,透支了未来,迷失了自我。 如此,我们不妨把节制纳入选择范畴,当成一种自律的方式。有一篇文章曾提到过:“在鼓励释放欲望的消费主义社会里,自律被当作了一种不合时宜的,反潮流的苦行僧生活方式。问题是,自律真的是一种压抑欲望的反人类行为吗?” 胡适记录打牌的日记常被大众拿来调侃,大家笑的是:休谈自律,大师也不过如此。可实际情况是,日记中频繁出现“打牌”字眼的七八月份正值美国的暑假,胡适不仅注册了暑假课程,读圣经、读拉丁文、读古诗文、作演说、与益友辩论交谈。至于休闲方式,除了打牌,胡适还常去赏戏剧、玩摄影、作文章、游湖上别墅&Cascadilla谷,更与友人泛舟湖上。 学习时,用十分力,但该放松时,也要放过自己。文雅之事难消闲,偏要以打牌排遣压力,虽不雅,那又何妨呢? 如果说节制是适时的克制,不被欲望裹挟,那么自省是任环境如何变,都能通过这一步完成自我梳理和成长,是自律的重要一环。 《易时间》黄渤采访 比起隐性的自省,常人更熟悉借助写作这一外显的方式来完成自省。 年轻时的曾国藩,也曾与大多数平凡的年轻人一样,缺乏定力,有一些难以改正的坏习惯,比如妄语和懒惰。 他习惯在日记中反省一天当中的过失,以此来警醒自己。这日记一记便是几十年,且与他寄给亲人的家书一道,形成了内容丰富的《曾国藩家训》,成为世人信奉的行为准则。 而为了改正妄语,他听从别人的建议,每天静坐一小时,修身养性,硬生生把自己尖锐毛躁的性子打磨得处变不惊。 自省是为了自律,而自律是强者的本能。以前,我们常常听到的是“后面要过瘾,前面就要牺牲”。 可实际上,强者的自律是没有阶段性的,或许他会阶段性进行调整,但不变的是,他会终其一生去把控自己的方向,时刻保持清醒,将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最大化,绝不虚度此生。 自律与自由似乎难以相容,可往往自律者最易获得自由。只不过自律是一种延迟的满足,通过克制当下的欲望来获得明天的自由。 着眼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来说,刷抖音、玩游戏、购物等消遣方式最易让人产生快感,满足人的愉悦需求,却无法产生长期效益。消遣一旦结束,内心甚至会被随即涌来的愧疚感和空虚感反噬。 而读书、学习、健身一类行为方式虽难以让人全身心投入,但一旦持续下去,将会受益终生,且让人得到异常的满足感和安全感。 选择即时快乐和延迟满足,因人而异,因为每个人有各自的需求。但选择后者,意味着除了可以享受快乐,还可以收获“克服困难”、“失而复得”、“判断取舍”等生命体验,人生会充满更多可能,也会变得更有厚度。 道理浅显易懂,可其实,让多数人感到痛苦的是尝试自律后的反复失败,有些人甚至还从未尝试,一直在“自律”的门槛外犹豫、徘徊。 或许,阻碍人们踏出自律那一步的,是戒不掉获取即时快乐的媒介,改不掉坏习惯。关于这一点,不妨试一试“先立后破”的方法。 举例来说,如果你想成为知名写手,就要从高质量的阅读输入和高强度的写作输出开始;如果你想成为合格的演员,就要从打磨演技和体验现实生活开始,即以书本代替抖音,以打磨代替炒作。 村上春树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就在一次访谈中提过,写长篇小说的时候,他基本上凌晨四点左右起床,泡咖啡、吃点心,然后马上进入工作,绝不拖拖拉拉。 当人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消耗精力之后,就没有多少欲望和时间留给其余了。反过来,自律行为也会带给我们发自内心的平静和享受。 编辑丨腾飞 参考资料 《自律的人,总是活得很酷》 - 特别鸣谢摄影师 - 图一、二 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 | 『誰最中國』 (图文来源誰最中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权告知删!) 图一、二
图三、四
曾国藩
图五
《自律一点也不难》